新闻通讯
  • 02 2020-03

    不爱红装爱武装,携手抗疫我们强          — 呼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抗疫纪实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年初,一场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全国,让呼市疾控中心的所有人员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是中心的一个“特殊科室”,成员全部是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绰号是“红色娘子军”。营养科的8名科员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平日工作里她们需要采集食品样品,这些样品可能是50斤的面粉也可能是5升的食用油,但无论是什么,这些看似柔弱的女同志们就像蚂蚁工兵一样,准能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把样品扛回来。体力活、脑力活她们样样出色,同事们都说她们是“红色娘子军,厉害”。一月底,她们还没卸掉满身的疲惫就被悄无声息的疫情带到了抗疫的战斗中。她们扎起了飘逸的长发,脱掉了漂亮的外衣,换上了流调服、迷彩服、白大褂,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们中有的去了督导组,有的去了流调组,有的去了信息组……,无论身在何处,她们都是个顶个的战斗能手。整整一个月,作为家里顶梁柱的8名娘子军没有请假、没有迟到早退、没有推脱、没有怨言,她们中有的从过年开始一直加班到现在,有的夜夜工作到凌晨,有的一直和隔离人员吃住在一起……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虽然她们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妻,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疾控人。她们的知识就是她们的战枪,疫情就是她们的战场,她们暂时放下生病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陪伴的家人和待办的事项。这时,她们英勇向前做打击病毒的战士、保卫家园的“军人”,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责任,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疾控精神。王红霞,她是有名的“拼命三娘”,五十多岁的她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不分昼夜地投入工作中。在她的字典里永远没有“差不多”这个词,对待任何事情永远都是精益求精。此次疫情她是专家组成员,主要对疫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此外,她还承担了技术人员培训、制定热线电话接听手册、赛罕区疾控中心督导等工作。杨莉,她是科里最爱美的女士,也是一个“宠女狂妈”。当问她可不可以和密接隔离人员吃住在一个酒店时,她仅仅说了一句“我可以”,之后就被“隔离”在这个酒店,主要任务是督导隔离人员测量体温、不断记录进出人数、了解消杀情况等工作。王素娟,她虽然没能像她的爱人一样奋战在一线,但她第一时间申请加入接听热线工作。求助、咨询、举报、投诉,每天接到的电话五花八门,她都耐心礼貌地回复,记录、上报、反馈,她尽最大努力帮助市民。她让一个小小的电话成为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吕树芹,疫情阻击战中的一名流调队员,她的主要工作是和组里的队员核查新城区密接人员和外地返呼人员的管控情况。核对每个密接人员归哪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每个人是否下发医学隔离通知书……事无巨细,都要核对。一个月里她将自己的身影留在了新城区的各个角落。杭静,17年前作为防控SARS干将的她又一次站到了防控新冠的战场。她们信息组承担着收集、汇总、上报我市所有旗县区新冠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协查通报等工作。庞大的数据信息,需要反复核对、校正、分析。给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依据,很多天都是连续工作16小时以上。卓然,她和丈夫都是疾控人,她还是一位哺乳期的二胎妈妈。大年初一,他们接到单位的紧急召唤,便将两个女儿托付给父母,并为6个半月的小女儿准备好了奶粉。她被安排到应急办公室,负责汇总流调组的总结,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她必须不厌其烦的去核对,准时将流调组的工作汇报到负责人那里是她每天最开心的事!张慧,同样是二胎妈妈的她也任职在应急办。她的工作是汇总调度组、检验组、消杀组等11个组的工作,把繁琐的工作信息用最简短的语言归纳总结,让领导在百忙中用最少的时间了解中心的工作。一个月以来,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让她腰酸背痛,可她从不言累,默默地站好自己的这班岗。齐晓琴,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大姐在这个时候也不甘落后,她主动到应急办请命,得知科室必须留人做日常事务,她又主动扛起了这些工作。科室人员的体温记录、物资领取、室内消毒……她一个人承担了所有,忙的不亦乐乎,她是其他人最强有力的后盾。供稿:张慧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发稿:吴艳 鲁燕
  • 02 2020-03

    风雨过后,必有彩虹 —记通辽市医院党员营养科主任赵红秋预检分诊工作心得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做好了投身到这场无声战斗中的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在接到医院返岗通知时,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赵红秋作为党员主动请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为进一步加强通辽市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力度,做好疫情预检分诊工作尽一份力。至今她都还记得院党委号召时,微信群中各支部党员积极响应报名的信息几乎同时发出,身为党员,又是医务工作者的她,视救死扶伤为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作为支部组织委员的赵红秋首先组织本支部党员志愿者们做岗前培训,其次安排党员志愿者们分组分批有序上岗,为这场战役做了最好的防御。转眼间,她已经在预检分诊的岗位上坚守了五周。在此期间,她恐惧过、紧张过;也被患者责怪甚至谩骂过;有过委屈也会偶尔抱怨,但只要一换上隔离衣,拿起体温枪,她和同事们就化身抗疫战线上的“侦察兵”,强大的使命感替代了所有的委屈与不快。在工作的过程中,她努力做到不落下任何一个可疑信息,不漏掉任何一个排查对象。重复的话每天要说上千遍万遍,往返发热病区的路也早已记不清走了多少回......一轮轮周而复始,虽然苦、虽然累,但却从不后悔。“我们是党员,就要担起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面对艰险困难,就要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她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撰稿:韩海峰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发稿:吴艳 鲁燕
  • 01 2020-03

    把好第一道关卡,守护妇女儿童的健康 —记预检分诊人员杜晓娟、刘媛媛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您是否近期从外地疫区回来?是否接触过发热患者?是否……?”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处的医务人员详细地询问着每一位准备进入医院的患者和家属,严格对所有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如此详细的询问检查,仅仅是为了把好医院的第一道关卡——预检分诊。2月2日接到医院通知,为了保护院内妇女儿童免受感染,需紧急抽调医务人员对进入门诊大厅的就诊人员进行预检分诊,来自内蒙古营养学会妇幼团队的杜晓娟、刘媛媛等人积极报名,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非常时期的门诊预检分诊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是患者及家属进入医院的第一关,她们就像一个个侦探,需要仔细询问就诊人员的流行病学史,不放过任何一个与疫情有关的线索,这使患者等待和进入医院的时间长了不少。面对这样的排查,大多数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支持与配合,毕竟这样才能给患者一个安全放心的就诊环境。但也有一部分人觉得等待时间太长,程序太过繁琐,情绪烦躁,甚至有的患者摘下口罩破口大骂。我们的医护人员平均每天接待2000人以上,经常24小时不间断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喝水、去卫生间。并且在与就诊人员交流时,由于带着口罩,还要保持安全距离,不得不大声说话,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她们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经常是嗓子哑了,腿和脚也肿了,脱去防护装备,汗水早已浸透全身。杜晓娟,儿保科主治医师,参加工作十年;刘媛媛,儿保科护师,参加工作六年。在工作了这么多年后参加到门诊的预检分诊工作中,她们毫无怨言:“作为医务人员,哪里有疾病,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我们的岗位,虽然不能上前线抗击疫情,但是作为医院的第一道关口,必须为前来就诊的患儿和孕产妇们做好防护工作,我们心里也充满了自豪!”杜晓娟医生在2月4日上午11点预检分诊过程中遇一家三口,父亲和女儿因嗓子疼前来就诊,其中父亲1月22号从湖北回来,女儿大学放假从南京回来。她按照就诊流程带患者前去发热门诊,在路上患者和家属表现地极不情愿,担心会被隔离,所以杜医生一路上耐心地做家属的工作,并详细地解释了这样做的必要性,执行这严格的流程的同时也是为了保护他们,最终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一家三口非常配合地完成了相关检查。但我们的杜医生也因为和患者密切接触需隔离观察,为了保护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她选择在医院值班室暂住,直到一家三口核酸检测结果出来(阴性)。这样的经历在她的日常工作中太常见了,因此也少了很多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同为医务人员的丈夫毅然承担起照顾两个孩子的责任。两个女儿虽然并不知道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在忙什么,但她希望在未来和孩子们讲起这一段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的故事时,能够骄傲地说,他们的妈妈也在一线奉献着一份力量。预检分诊工作需要全天24小时值守,在大家酣然入梦时,夜班医务人员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刘媛媛在上儿科急诊预检分诊处的第一个夜班时,由于不适应夜班节奏,身体不适,胃胀腹泻,正当她痛苦难耐时,有人高喊“有孩子抽搐,需立即抢救!” 她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评估环境、给患儿吸氧,冷静地协助医生做出了一系列抢救工作,直到患儿停止抽搐,面色、口唇转红润,呼吸转平稳。抢救成功后,她赶紧安抚家长情绪,继续维持就诊秩序。此时,看着转危为安的患儿,她早已忘记自己的不适。在儿科急诊,每一个平静的夜晚,都是这样的不平静。鲁迅先生曾说:“自古以来,中国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在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中,我们不仅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国之重器,也有像杜晓娟、刘媛媛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医务工作者。正是这些平凡的伟大,才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撰稿:栗新燕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发稿:吴艳 鲁燕
  • 01 2020-03

    我是疾控人,守住这座城 — 来自疾控的抗疫报道(九)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致妈妈的一封信亲爱的妈妈:您和爸爸辛苦了!这个春节太不寻常,阖家团圆的热闹场面戛然而止,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烟消云散,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作为一名疾控人,肩负的使命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舍小家为大家,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多一份坚守,疫情就少一份肆虐,百姓就多一份安康!我知道除了繁杂的家务让您劳累外,最让您惦念的是我们的安全问题。作为独生女,从小到大得到了你们数不尽的宠爱,如今还需要你们为我操劳、担心,女儿很是愧疚!在接到单位紧急通知时,爸爸凝眉思索,沉默不语,您按耐着心中的担忧,安慰道:“放心去工作,家中有我们!”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们走出家门时,能看出您隐隐红了的眼眶,您忍不住叮嘱道:“一定做好防护,要胆大心细!”我为能有您这样深明大义、默默付出的家属而深感骄傲和自豪!感谢您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疫情防控工作中!不计其数的医务工作者之所以能在疫情扩散和蔓延时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就是因为有你们家属在身后大力支持我们,是你们成就了“最美逆行者”风采的展现!在此,向您和我爸致以崇高的敬意!衷心地说一句“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你们辛苦了!我们一定众志成城,守住美丽青城!”卓然,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科员。她和丈夫都是疾控人,她还是一位哺乳期的二胎妈妈,大女儿六岁,小女儿六个半月。2020年1月19日,丈夫作为呼市疾控中心应急流调队成员,参加了呼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工作布置会议”,之后处于疫情防控工作待命中,随时准备奔赴一线。大年初一下午五点钟,她也接到单位的紧急通知,作为中心后备流调队员,随时准备上岗。于是她将两个年幼的女儿托付给父母,并为小女儿准备好了奶粉。随着我市疫情防控工作逐渐过渡到平稳状态,她被领导安排到了中心应急办公室,负责内勤工作。不善言辞、羞于表达的她在当初离家的那一刻最想给妈妈写一封信,以此表达她对父母深深的敬意!最美的爱情供稿:卓然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发稿:吴艳 鲁燕
  • 29 2020-02

    我是疾控人,守住这座城 — 来自疾控的抗疫报道(八)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守望相助 用“最美逆行”诠释初心使命(点击图片看视频)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苏丹,是呼市疾控中心理化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原本这个年,苏丹打算好好陪陪家人。年迈的父母千里迢迢过来一起过团圆年,没想到本该万家团圆、阖家欢聚的时刻,迎来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蔓延,家中父亲第一个表态,“咱们家几代都是党员,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作为党员你要先上。”苏丹也深知这是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有了家人的支持,她内心充满了无限能量。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主动请缨勇敢逆行,加入流调队站在了抗击疫情前线。如果说流行病学调查是战争中发现新冠肺炎病毒“敌人”的关键,流调队员就是前沿阵地的“侦察兵”。苏丹所在的流调组派驻到新城区去督导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深入社区卫生院、居民小区,督导协助基层人员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管控;入驻到集中隔离点直接参与对密接人员、湖北返呼人员和其他人员的管控工作;调查曾参加年会的聚集性群体的健康状况;全面、准确地记录信息,快速、严谨地分析信息,为指挥部快速提供精准的数据。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时间赛跑。新城区查出两例确诊病例,涉及的密切接触者超过两百人,防控任务十分繁重。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只要牢牢守住这个阵地,就会有效遏制疫情蔓延。他们多次进入新城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7个社区,对300多个管控人员一一核查,及时指出社区管控名单上的疏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切实把监督挺在疫情防控一线。协助基层开展密接人员体温记录、网格化管理,对隔离和解除隔离工作、核酸检测样本采集工作、密接解除人员的随访人员名单、消杀工作等一一进行核实,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下来,经常腰酸背痛、四肢乏力,有时忙的顾不上吃饭,困了只能在椅子上歇一歇。督导组人员为了加强监督,不间断地打电话抽查密接人员的身体情况、管控情况。苏丹发现有一批密接人员都是饭店服务员,二十岁上下,因为年纪轻,防范意识不够。社区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反馈说这几个年轻人极其不配合,每次打电话都不愿意接,即使给他们下达了隔离通知书,还存在串宿舍的情况。苏丹打通了两名年轻人的电话进行了解,其中一名是蒙古族姑娘,因为都是蒙古族,更好沟通。苏丹耐心地关心她的身体情况,询问有没有发热咳嗽现象,胃肠道是否有不适,刚开始对方有些不耐烦,但是通过耐心的疏导,对方加强了防范意识,明白为自己为他人的健康应该积极配合卫生院和社区的工作。抽查的另一名男生,沟通后发现他没有体温计,苏丹第一时间联系社区卫生院给他送去了体温计。有一件很巧的事情是苏丹在核实密接人员名单时发现一个熟人的名字,拨通了电话发现果真是自己的老同学,原来是因为乘坐确诊者的出租车成为了密接人员。苏丹在电话里安顿好老同学,不必恐慌,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团结一致,抱着必胜的决心,一起期待春暖花开。苏丹还接到过一位密接人员母亲打来的电话,她说她女儿被集中隔离到红山口了,那里条件差,孩子怕冷,想尽快接孩子回家。同为人母,苏丹非常理解她的担忧,在电话里安慰她,给她宽心,告诉她“集中隔离区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工作人员会每日送饭、测体温、送生活必需品,要相信集中隔离是科学合理的,能最大限度保护您的女儿以及他人的安全”。这位母亲的担忧明显少了很多。感人至深的事还有很多,红山口集中隔离地的负责人,因为隔离人员反映暖气不够热,便连夜修理好锅炉;因为隔离人员受冻想喝红糖姜茶,他们给每位隔离人员熬了姜茶。正月十五元宵节,督导组要统计新城区所有密接管控人员的网格员信息,几百名管控人员的网格员,统计起来并不容易,苏丹和同事们一遍遍的打电话查询核实,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元宵节。自从疫情战役打响之后,苏丹将5岁的女儿托付给了她的父母照料,孩子参加的内蒙古春晚节目也没能到现场观看。她深知亏欠孩子和家人很多,在亲情与大爱之间,舍小家顾大家,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付出和理解。本以为年幼的女儿什么都不懂,可是妈妈的辛苦孩子看在眼里,暖心的小娃娃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把自己爱喝的牛奶装进妈妈的工作服里,然后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明天到了山上记得喝”。孩子还骄傲地说:“妈妈的工作是打败病毒,保护大家!”。正是由于这样一群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为全市人民铸就了一道道防疫屏障,呼和浩特市的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这也是疾控人工作的意义所在。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之度外,用“最美逆行”诠释自己的初心使命。相信在这些最美逆行者的不懈辛劳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将会得到有效控制,这一天肯定会早早地到来!作为疾控人,从疫情指挥部到流调队员、检验人员、消毒人员,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在隔离衣下负重工作,连续作战,为了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每个家庭的岁月静好,他们无怨无悔,负重前行!供稿:苏丹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发稿:吴艳 鲁燕
  • 28 2020-02

    守护好家园的第一道防线 — 一位支援感染科医生的抗疫手记

    内蒙古营养学会向战疫新冠一线的会员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突如其来的疫情刹那间席卷了全国各地,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春节,人们陷入了恐慌、焦虑,心中的不安与日俱增……全国人民的口号是“不外出,不乱窜,躺在家中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与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拼尽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而医院感染科,是这场战役的最前线且最危险的第一道门。张慧,共产党员,内蒙古营养学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在感染科需要大批医务人员支援时,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第一时间报名前往一线,领导赞佩她的表现:“好样的,为你骄傲!”,她微笑地说道:“应该的,我是党员”,仅此而已。1月31日正式进科报道,作为第一批进入感染科的医务人员,一开始张慧心里是没底的,毕竟以前不是这个专业,但是入科之前医院进行了很多培训工作。经过培训后,她对入科后的工作充满信心。上岗第一天,工作还算井然有序,若说最辛苦的,要数由于物资紧缺,为了节省防护用品,上班前医务人员不敢多吃喝,穿上防护装备后,就没办法喝水、上厕所,至少要撑到6小时换班。大家都是抱着共同的想法,坚持再坚持。在穿脱防护服时,同事们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尽管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但所有人深知——现在的他们都是感染科的一分子,是战友,更是此时最需要相互信任、帮助的一家人。提起家人,张慧觉得很愧疚,亏欠最多的还是家人。为了医务人员们能安心工作且保护家人不被感染,单位统一安排住宿。正式进入感染科的前一天,张慧正好下夜班,匆匆回家收拾一些必备物品,她收拾东西时,三岁的女儿嘟着嘴问“妈妈,你不是刚下夜班,又上班啊?我不要妈妈走!”,五岁的儿子懂事的和妹妹说:“妈妈要出差”,女儿一听更急了,哭了起来。她只好放下手中东西,把孩子们揽到怀中,告诉他们:“妈妈不是去出差,妈妈要去打病毒,把病毒都打跑了、消灭了,你们才可以到外面去玩,大家才可以从屋子里出去啊”。女儿这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情愿地默许她收拾东西离开。虽然心里早已做了决定,虽然各种情况问题都想过,但那个时候,看着孩子们,想到许久不能见面,张慧的眼泪不争气地落了下来……她的爱人问她:“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她内心十分笃定:“在这种时期,哪个医务工作者不是抛下小家,顾大家?哪个人没有孩子、父母?甚至有些年轻的医护人员,自己还是个孩子!作为医务工作者,在选择从医这条道路的时候,就想到了辛苦和危险,面对疫情,作为临床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更加责无旁贷。”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大,全国的疫区越来越多,传播途径的不确定性,无症状隐性感染者的存在,种种因素使得发热门诊的排查工作也越来越困难,来排查的人数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史越来越复杂,张慧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这是在高度危险的情况下与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看着后方还有那么多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那么多随时为解决困难出谋划策的领导们,那么多早已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接替的后续梯队同事们,一切困难都会解决,一切阴霾终究散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利必定到来,等待我们的终究是春暖花开,欢声笑语!加油抗疫战士们!加油武汉!加油中国!撰稿:韩海峰 供稿:张慧修稿:邵冬蕊 马宇轩发稿:吴艳 鲁燕